十八河尾矿库生态环境隐患整治和闭库治理工程是中条山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及山西省委、省政府做好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大力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中条山集团以实际行动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

去年以来,中条山集团党委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办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十八河尾矿库生态环境隐患整治和闭库治理工程。坚决扛牢党委政治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成立了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任双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组,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全级次联动协同”的责任落实体系;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两级党委“第一议题”的必修课,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强化“政治要件”闭环管理,安排部署七个方面34项整改措施,10余次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30余次专题研究推进举措,全力确保风险管控措施到位、隐患排查治理到位,推动隐患整治清仓见底。

2024年9月24日闭库治理工程开工后,中条山集团一以贯之强担当、驰而不息抓落实,锚定“打造全国尾矿库闭库治理标杆工程”目标,总投资约1.9亿元,按照“安全、环保、质量、工期、造价”五要素要求,精心组织施工,安全高效推进,着力将十八河尾矿库打造成“防洪标准千年一遇、抗震设防八度、全区植被覆盖”,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一流标杆工程。

一是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委托权威机构开展了十八河尾矿库环境现状调查、风险评估和隐蔽致灾、地质灾害评估,以及水质、流向勘察、检测、分析等,为强化规范管理和闭库治理提供系统规划支持和科学数据支撑。经6次权威稳定性评价,评估、分析报告显示,尾矿库无隐蔽致灾风险点,整体安全稳定,库水、渗水及周边地下水水质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二是严防环境污染风险。严格监控地下水水质,建设了4口地下水水质监测井,每季度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各项水质指标均稳定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质标准。实施降渗井工程,布设12口降水井,各渗水排放口均按技术规范设置了排污口,每月采样监测,稳定满足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严格落实环保“六个100%”规定,土方车辆全程湿式作业、封闭运输,库区配备洒水车降尘,采用无人机对抑尘网进行航拍、及时修复,有效防控了扬尘污染。三是强化智能监测预警。对尾矿库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新增位移监测点24个,共52个;新增视频监控12个,共21个,对坝体位移、浸润线、降雨量、渗流量等实时监测监控,监测信息四级联网,接入全国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同时建成尾矿库三维数据模型,动态立体实时监控,为尾矿库预警预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编制了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了尾矿库安全、环保、防洪防汛防地质灾害及防震应急演练,对应急措施、物资配备、人员响应等全面检验,提升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四是用心做好惠民工作。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十八河尾矿库受影响居民安置补偿工作。按照“能搬尽搬、应搬尽搬”原则,共搬迁村民93户,涉及院落85座。持续做好惠民利民工作,对导渗渠和交通道路进行修缮,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积极协调解决尾矿库周边村民就业问题;组织制作尾矿库安全环保知识宣教视频和资料3000余份,对周边居民进行科普宣传,提升了周边村民防护意识。

截至目前,十八河尾矿库闭库治理主要工程已基本完成。现已陆续种植高羊茅、狗牙根、黑麦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并搭配矮杆波斯菊、金鸡菊等观赏性花卉,构建了“草本植被 + 观赏花卉”的复合植物群落。预计2025年底,十八河尾矿库闭库治理工程将全部完工,届时一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环境宜人”的城郊公园将呈现在百里矿区。通过科学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十八河尾矿库将实现从“生态负担”到“生态资产”的转变,势必对改善垣曲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生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责任编辑:任飞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